11月15日,南校区举办的“走进生命科学”动植物标本展览,吸引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这个展览是由生科学院学生会主办的。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创新实践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中,生科院重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该院2005年成立的“飞”动植物艺术协会和百奥微生物科技协会,是主要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为主的社团。生科学院对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在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批准南校区实验楼C243作为协会的实验室,还给协会配备了电脑、冰箱和必要的实验工具、药品等。每个社团都配有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做指导教师,定期进行指导,为同学们举办专题讲座。这两个社团经常组织同学们在采集生物标本,开展植物、菌类的认知、鉴别、标本制作等活动。社团多次举办大型活动,其中包括“超越梦想一起飞”大型动植物标本展、南北校区联合植物认知、泰山四地联合标本采集等活动。协会还与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配合,研发制作动植物标本,现在已拥有六百多份腊叶标本,80余份叶脉标本,40余份标本拼图,若干昆虫琥珀标本及若干整株植物保色标本。2005年12月,协会开办了“山东农业大学校园植物志”网站,该网站介绍了156种农大校园的植物,每一种植物都有照片和关于这种植物的属性、特性、习性、用途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还用地图的形式介绍校园植物,用鼠标点击校园地图的一处,就会出现这里的植物分布和详细介绍。这个网站不仅是协会同学学习、实践的园地,也为其他学生认知植物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形象的园地。
协会根据生命学科对实验技能有较高要求的特点,组织同学们到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同学们自己设计、准备、操作,通过实验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了仪器的使用,巩固了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为培养研究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生科学院充分利用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平台,为高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条件。这个学院的很多教师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课题,让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2005级生物科学专业的纪凯今年9月主动要求进入到王玮老师的实验室,协助高年级研究生做实验。她说,提前进实验室,就是想早体验科研的氛围,知道如何做实验。通过做实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本上一些难懂的问题也变得非常容易了。2003级的刘静芸已经毕业了,即将赴美国留学深造,目前还在郭兴启老师的实验室里工作,她去年开始跟着二年级研究生做实验,在师姐的带领下承担研究的部分任务,而且完成得相当出色。由于有了较好的科研背景,加拿大和美国的三所大学已经表示愿意接受她去留学,并提供奖学金。据生科学院副院长郭兴启教授介绍,像纪凯、刘静芸这样进实验室的学生,在生科学院有近三分之一。由于提前参与科研,生科学院的学生在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操作能力、生命科学发展动态的敏锐性,以及科研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考取全国重点院所的研究生,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遗传所、植物所、微生物所等)等。并且从历年反馈的意见来看,这些学生都表现突出,得到了指导教师的好评。同时,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直接出国读研的学生,2007届毕业生中有6位同学出国留学。
生科学院还积极为学生的SRT项目提供支持。由于学生对主持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的热情很高,而每年学校批给学院的SRT项目数量有限。为此,学院对没有得到学校资助的SRT项目,从中选优,再进行学院资助立项。并尽可能派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指导学生,今年郑成超院长也亲自指导本科生的SRT项目。在采访中,学院领导表示,下一步学院还将在工作思路上进一步创新,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他们的成才搭建平台、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