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赛同学专注实验进程 (摄影 翟荣惠)
  6月23日,由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协会、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落幕。30件决赛作品来自省内14所本科院校,涉及大都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不同类型的牛奶性价比、白酒中超标甲醇的快速测定、豆鱼蛋类等食品中胆固醇测定、不同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测定等等。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吕志聪等同学,从市场上买来250Ml盒装伊利和蒙牛纯牛奶、高钙低脂奶、脱脂奶、早餐奶。经过实验分析,给出建议:如果单一补钙,可以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蒙牛早餐奶,如果单一选择补充蛋白质,可选择蒙牛高钙低脂奶;如果综合考虑两者,可以选择蒙牛高钙低脂奶。
    山东理工大学的李泽等同学经过复杂的实验,发现绿茶的茶多酚含量高于红茶和乌龙茶,而且第一次茶水的茶多酚含量最高;红茶和乌龙茶的最适宜冲泡温度均为100℃,冲泡时间为35分钟;绿茶的最适宜冲泡温度为85℃,冲泡时间为20分钟左右。
    巧的是,山东大学的喻曙光等3位同学做的也是抗氧化活性及茶多酚含量对比研究,只是他们选取的是不同品牌的茶饮料和凉茶。他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康师傅冰绿茶、冰红茶的含量比红极一时的加多宝和王老吉的含量高不少,当然,最高的还是现泡的茶水。
    青岛农业大学贾嘉元等同学做的是“薄层层析法鉴别地沟油及其灵敏性探究”。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地沟油中含有极性物质,在移动过程中这些极性分子会由于吸附剂的吸附而出现斑点或拖尾,与正规油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试验还表明,地沟油存放越久,用薄层层析法鉴别越来越容易,因为地沟油的氧化酸败度越来越深。
    受制于实验完成时间,很多学生会尽量让自己的选题可操作性强一些,但是他们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良好创意,还是吸引了很多观看比赛的师生。由多所学校教师组成的评审专家组,不间断地观察选手操作的每个过程和细节,详尽评议每组选手的结论和报告,既看实验结果的完美和创新性,也看严谨、规范的过程。现场实验结束后,专家组还逐一对每组选手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提问,进一步考核选手的基本功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
    山东农大拥有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有充足的实验条件和良好的实验设备。每个学校的参赛者,设计好实验过程,带上自己的实验材料来就可以了。在实验进行中,小组内的选手们分工协作,遇到问题共同探讨。实验的间隙,与来自其他高校的同学交流,拓宽思维。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新型防腐剂芦荟汁、茶多酚、丁香油的抑制效果研究及其初步搭配使用效果”小组,想用天然方法从植物或作物中提取防腐剂,减少对人体的伤害。设想非常好,过程也最辛苦的。提前三天就进了实验室,不断地翻新、修改自己的实验。
    今年刚刚被北大录取为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潘加伟去年就参加过大赛。他们小组去年做的有关地沟油的实验,引起了齐鲁晚报记者的浓厚兴趣。今年,潘加伟的小组选取了“板蓝根冲剂清除活性氧效果及机理分析”,过程和结果也加深了大家对抗流感中药板蓝根的认识。潘加伟告诉记者:“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需要每个人有良好的实验能力,但又不仅仅是实验技能的比拼,更需要团队的协调与合作。在做实验过程中,享受比赛,享受过程,很美。”
   
     作者:翟荣惠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