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系列报告与交流会在东南大学举行。会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工作分会主办,江苏省教育厅和东南大学联合承办。论坛期间,教育部高教司举办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系列报告及现场交流会,以此作为对各示范中心进行中期检查的一种形式。来自全国13所高校的植物类、动物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主任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副校长张宪省教授在会上介绍了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
一、学校重视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
政策倾斜和经费的支持对中心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各高校近一年来普遍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山东农业大学对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政策的保障。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实验教学,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设置方面不断向实验技术人员倾斜:严格规范的实验室评估体系考核标准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福建农林大学重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实验室的开放、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的建设中,满足了实验教学对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湖南农业大学成立了“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领导和专家小组,解决中心建设中存在的经费、用房和教师待遇等实际问题;同时制定了相关的工作规程和工作章程。2008年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共投入实验室建设费380多万元,华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等学校先后按等比例资金匹配支持相关实验中心建设。
二、各中心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实验室建设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优化实验队伍是创建一流实验中心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山东农业大学单独设立实验技术正高岗位,由教务处、人事处共同负责实验人员职称聘任,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从事专职实验室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局面,建立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一年来,中心新增的实验教师中有6名博士,3名硕士,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在实验教学人员职称评聘、外出培训、年终分配、教学质量奖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调动了专职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将引进与培训结合,将实验教师与技术及管理人员进修培训制度化。
福建农林大学推出了一系列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包括支持青年教师到校外进修,鼓励与支持实验教师参加培训;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鼓励中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该中心每门实验课都有高级职称教师主讲,且有专职实验指导教师,鼓励教授亲自指导本科生实验。华南农业大学在实验教学队伍定编定岗基础上,实行固定编制和聘用流动编制相结合的用人制度,鼓励教师进修、培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分配制度和教学资源协调方面出台了新政策,如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学教师享受相同晋升职称待遇;实验教学工作量和岗位补贴采用实验小组乘实验学时来计算,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鼓励高级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并采取以老带新、跟班听课、校内培训及校外进修、参与科研课题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生产与疫病防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取了“末位淘汰制”优化实验队伍,使实验室管理从定性向综合定量化转变。另外,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也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验教学,并在职称评定和工作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三、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农业人才
各高校实验中心不断调整自己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化。山东农业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适合农林院校特点的“实验室+校内教学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实验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将课外实验延伸到实验站园,实验课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中心优越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持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实验教师指导的“飞”动植物协会和“百奥”微生物科技协会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训练的平台,该平台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提供更大空间,并拓宽了实验室的开放深度。
华南农业大学构建了多层次、开放式、研究性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做好实验项目的选择和方案设计。在实验项目的选择和方案设计上,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使实验内容与科研、社会应用项目密切联系,体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中心对实验教学进行新定位,根据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现代林业行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更新实验项目,注重课堂实验教学、野外实习和实训环节之间的相互支撑。把无线网络技术和卫星地图平台引入到中心野外实习和实训的教学中。在森林经理课程的实习教学中,利用现代数据链技术实现了野外实习和实训的教学全面创新。提高了学生野外实习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建立了从分子到生态系统、从理论到植物资源培育、开发利用的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基本实验技能、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生产实习实训等层次完成实验教学计划。同时,他们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各层次实践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总结
实验室工作论坛在实验教学创新和实验室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次论坛是基于实验中心实际工作的经验交流,充分反映了目前全国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现状、实绩和研究水平。加强实践训练,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各高校实验中心的必然选择。与其他高校相比,我校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目前的实验教学体系必须随形势的发展而变革,构建个性化的农业生物学实践教学新体系,进一步增加设计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形成符合现代农业生物学实践教学内涵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方面,要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学校也应加大实验项目的经费投入,尤其是创新型实验项目,更应注重其延续性。吸取其他高校的教育经验,弥补自己尚欠缺的地方,相信随着我校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的不断完善,我们一定会走在同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