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丨山农大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创佳绩
发布时间: 2022-12-08 访问次数: 10

 

 □ 本报通讯员 翟荣惠
  资环学院学生开创了秸秆基聚氨酯做肥料包膜的先河、农学院学生研制出防治小麦“癌症”赤霉病的新品种、植保学院学生以螨虫治理果蔬地下害虫、园艺学院学生推广优质晚熟梨助农民致富,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山东农业大学斩获4项金奖,位居全国高校第12位,山东省高校第1位。这4项金奖全部来自该校农科类专业,是该校在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优异成绩。
  坚守树人初心,肩扛历史使命。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在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等方面不断摸索,佳绩频出。
                                                                      耕读合一
                                                     让学生读懂“三农”深耕“三农”

  2013年山东农业大学制定完成“两方向、四层次、四融合”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新方案提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耕读合一”理念,确立“拔尖创新”和“创业兴业”两个培养目标,设置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拓展实践“四层次”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内容,占到总学时的35.3%,实践学分也由42.5分增至60分,创立“双轨运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思创、专创、科创、产创“四融合”育人体系。
  同时,山东农业大学将实践思政融入大思政教育体系,使学生受教育全程浸润三农情怀。开设“红绿交融”系列思政课,把登高必自、十年磨剑等山农基因融入实践课。举办初心课堂、院士名家、吾土吾民、A+双创等论坛千余场,学生学农为农强农兴农责任感不断增强。
  在实践教学中,该校学生团队将调研中发现的生产一线技术问题,带到专业学习中,近5年开展近千项SRT研究;将专业学习中掌握的新技术、新成果,带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以读促耕、以耕补读,耕读合一。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读懂‘三农’、深耕‘三农’。”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说。
                                                                    逐层递进
                                                        学生可自主选择发展轨道

  通过基础、专业、综合、拓展“四层次”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该校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渗透到各教学环节。在拔尖创新轨道进行“两室三练”,利用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农业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创新实验室,进行科学素养训练、科学实践训练、创新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创业兴业轨道进行“两地三赛”,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实验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学校、基地、社会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创业兴业能力。以“三练”“三赛”作为增值性评价,以加分项纳入学生综合测评。
  所有农科类学生自主选择轨道,既可单轨运行,也可双向发展。两条轨道都有导师全程指导、跟踪评价。该校先后制定了49项制度,保障实践教学方案运行。
  本科生导师制在全校普遍实行。该校为学生选配科研指导老师,组织实施国家、省、学校和学院等不同层面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近5年,上万名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每年有350人入选拔尖人才培育基地——齐鲁学堂和学校创新人才工程。该校学生参与各类学术竞赛蔚然成风。
  在创业兴业赛道,该校实施“千导计划”,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兼职创新创业导师。5年来共聘任284名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对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培训等方面的帮助;对正在创业的学生,给予项目孵化、管理运营、项目对接、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学生工作处处长王群介绍。
  有政策,有指导,更要有平台。山东农业大学建有59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6140亩科教站(园)、96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3万平方米创业孵化基地,提供一体化平台保障。
  该校负责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教师姜芳介绍:“这两年学校实施创新创业‘百千万’工程成效显著。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助1000名学生立项目、搞研究、创新业,遴选100个团队冲击国家级项目,并为其提供项目和资金保障。”
                                                                            以生为本
                                                                    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刚刚夺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的4个项目中的3项均来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该赛道的创新创业成果在服务乡村振兴上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秸衣锁肥——秸秆基聚氨酯包膜肥料开拓者》获得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金奖,主持人是资环学院董晶晶。她在2019年读大二时借助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的机会,进入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师从缓控释肥国际标准制定者张民教授进行新型肥料研发,通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首创了提质增效、绿色环保、质优价廉的包膜控释肥产品,形成系列控释掺混肥料。
  “学校以生为本,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实践教学方案,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避免人才培养‘千人一面‘,使每名学生都能走上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向东介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月季王子”邓应龙南花北引,使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000元提高到2.5万元;银奖获得者、“蘑菇匠”聂阳的食用菌林下种植技术带动3000余户脱贫,户均年增收4.17万元。创新创业大赛参与率由2014年的6%增至目前的31.7%,学生知农爱农情怀日益深厚。2021届毕业生中,30%自愿到乡镇一线工作,5%选择了回乡创业。5年中,该校学生获批国家和省级创新研究项目338项,发表论文1029篇,授权专利59项。近5年,山东农业大学农科类专业学生深造率达56.6%,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获评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山东农业大学的师生,一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让国家三农事业拥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引自2022-12-08 大众日报 18版 https://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801743